侯爵伯爵领主,侯爵厉害还是伯爵厉害

  • 侯爵厉害还是伯爵厉害
  • 侯爵。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,先秦文献中有关爵制的记载,主要见于《孟子万章下》。所举周代爵称,有天子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。年代稍晚的《礼记王制》,则将天子除外,子男分列,即所谓的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。侯爵的等级要高于伯爵。

    中国自先秦时代开始,已有君主赐封伯爵的制度,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。《礼记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侯伯子男,凡五等”。周朝诸侯国中伯爵国有吴国、秦国、曹国、郑国、梁国、杞国、毕国、霍国、郕国、燕国等。

    秦、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伯爵。唐朝设县伯爵,宋朝、明朝有伯爵。清朝有伯爵,分三等。

    侯爵伯爵领主,侯爵厉害还是伯爵厉害
    (伯爵与侯爵哪个大?)

  • 侯爵伯爵之间的区别
  • 一、等级不同

    1、公爵:封号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;

    2、侯爵:是贵族的第二等级;

    3、伯爵:是贵族的第三等级。

    二、职位不同

    1、公爵:封号是给与那些部落的首领;

    2、侯爵:一词本身的含义主要指边防长官,一般“侯爵”是管理与控制数个郡的贵族,很多势力强大的“侯爵”完全可以与“公爵”抗衡;

    3、伯爵:在加洛林王朝时期,伯爵指的是地方的行政长官,大致相当郡长,一般由国王任命当地的豪强担任。

    三、授予方式不同

    1、公爵:许多国家的国王在建国或者即位后,往往会出于自身的考虑,新分封一些“公爵”,例如法国的“诺曼底公爵”就是法国国王被迫分封给侵占塞纳河下游地区的诺曼人的;

    2、侯爵:在自己的领地上可以自己任命官员,制定管理的政策,基本上属于半独立的状态;

    3、伯爵:主要成为“公爵”或者“侯爵”在地方上的代理人,因为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,随着公国或者侯国势力的衰弱,某些“伯爵”最后可以膨胀为权利中心。

  • 侯爵伯爵公爵
  • 1.等级不同:公爵是第一等,侯爵是第二等,伯爵是第三等,三者的地位也随着等级的上升而下降;

    2.地位不同:公爵的地位高于侯爵,侯爵的地位高于伯爵。

    3.俸禄不同:公爵的俸禄高于侯爵,侯爵的俸禄高于伯爵。

    4.出身不同:公爵一般是皇室成员或贵族之后,侯爵,伯爵的出身不论,包括以军功上位。

    侯爵伯爵领主,侯爵厉害还是伯爵厉害
    (知否中侯爵伯爵公爵有什么区别?)

  • 侯爵,伯爵,哪个地位最高啊?
  • 公侯伯子男中公爵爵位最高。中国古代爵位具体介绍:1、公爵: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,所见有周公、召公、毕公、明公、井公、毛公、芮公等。可以肯定的称公诸侯,有宋公戌(宋平公)、宋公差(宋元公)、宋公■(宋景公)、宋公得(宋昭公)。2、侯爵:西周春秋时代行用最普遍的爵称是侯。金文所见主要是周初始封的周姓诸侯,如燕侯、鲁侯、康侯、邢侯、蔡侯、滕侯等。称侯的异姓国君,除与周室关系非同寻常的姜齐以及取而代之的田齐外,大都是周初褒封的前代帝王之后,或者早已存在的“先封”之国,有铸、陈、纪等。3、伯爵:西周时代称伯的诸侯,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,有的是畿内封君,如荣伯、井伯、杜伯、单伯、散伯、徵伯、过伯、夷伯等。春秋时代明确称伯的国君,主要有郑伯和曹伯。周平王东迁时秦国护驾有功给予升爵一级的奖励,从子爵改成伯爵。4、子爵:金文中的子明确属于爵称的,主要有北子和沈子。文献中其他诸子,尚无金文印证。楚国国君开始的正式书籍记载为子爵。后来其国君请求该封爵位不成而自封楚王。5、男爵:《春秋》所见男爵仅有许国。1967年陕西长安县马王村出土一件西周晚期的许男所作铜鼎,证实许国国君的爵称确为男爵。扩展资料:西方爵位介绍:1、公爵:早在罗马帝国时期,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、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,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。几百年后,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。大约在公元970年,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。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。在英国,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。2、侯爵:就词源而言,侯爵(Maqess,也做Maqis)是由德文Makgaf【堡侯;边疆殖民地总督;伯爵】演变而来。侯爵原意与“方伯”词义相近,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。在英格兰,拉丁语“侯爵”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。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,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。1385年涵义变化,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·德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。1397年,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。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,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,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。亨利六世在位期间,约翰·德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,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,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。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,到了15世纪,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,才被贵族们所看重。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,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。3、伯爵: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,所以又被称为“方伯”。诺曼大公威廉侵入英国后,担心他们权势过重,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,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,移交给他的亲信,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,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,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,或受其他贵族制裁。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,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。14世纪20年代之前,伯爵作为高级贵族,是男爵的“天然领导人”,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、骑士的管理责任。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【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,登极亲政时,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“自我意识”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,与男爵们的“距离感”突然产生。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,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。4、子爵: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。子爵称号(Viscont)源于法国,原为郡守,地位在伯爵之下,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。在英国,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,位居所有男爵之上。5、男爵: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。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。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、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“大男爵”,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。很快,大男爵发生分化,显赫者升为伯爵,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。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,以至于“男爵”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。11-14世纪,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,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,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。1387年,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,比奥查姆波·德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。以后数百年至今,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。参考资料来源:参考资料来源:

    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xtdj.net/piaget/24248139.html

    发表评论

   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