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甘肃天水礼县。秦人最初是为周天子养马的部落。公元前771年,犬戎攻陷西周都城,周天子被迫迁都,在天子东迁的过程中,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,天子为感激秦人,封其首领为诸侯(应该是伯爵),秦人就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。
秦人早期居住地在今天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,但其最初居住地在哪,何时迁到西北高原至今仍是一个迷。

秦赵同宗,简单说就是来自同一个祖先。也不是秦赵曾为一家,就是秦与周王室也曾为一家。如太史儋对秦献公说:
周故与秦国合而别,别五百年复合,合十七岁而霸王出。
只要往前追溯,周天子和春秋诸侯们总能追溯到一个祖宗。就从华夏始祖黄帝讲起吧。
黄帝有25个儿子,其中11个跟了母族的姓,另有14个得了姓,但其中有两对兄弟是同一个姓,所以也就是12姓,分别是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荀、僖、姞(jí)、儇(xān)和依。别以为只是12个名号,而应该看作是12个新的部族或族群。为什么一定要说“或族群”?直接用部族或部落,不就行了。原因就是你得结合三代的社会基础。华夏不是草原,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族群形态,越到后来越明显。比如西周分封诸侯,把姜子牙封到齐国。但不是姜子牙一个人带上天子诏命就去齐国当诸侯了。根本就没有天子诏命,即便有,当地人也不认。
这个分封的逻辑是:姜子牙率领姜姓整个族群,带着周天子给的一套青铜器,杀奔了齐地。对!没错就是杀过去的。因为这就是武装殖民。到了齐地,这伙青铜时代的君子们先要在这个地方建座城,然后以此为据点,对土著野人实施剑与诗的教育。简单说,服从统治就交钱,我们是君子、你们是野人;不服从统治就驱逐,我们是华夏、你们是蛮夷。所以,族群形态是三代的社会基础。于是,最好按照这个逻辑溯源五帝时代。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,分别是玄嚣和昌邑。昌邑的儿子高阳才华横溢,所以黄帝死后,就由高阳继位,也就是五帝时代的第二位颛顼帝。
“帝高阳之苗裔兮”,屈原介绍自己的时候,首先就搬出了自己的祖宗。我是颛顼大帝高阳的后世子孙阿。所以,别说周秦同宗、秦赵同宗,这么算下来楚国也是同宗。大家都是一家人。古希腊玩的是各种神,而华夏玩的各种祖宗,但华夏子孙的祖宗们都能追溯到一块。最后的结果就是:大家都是一家人。所以,礼乐宗法以及后来的儒家文化,都是以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构建出来的。颛顼死后,继位的是伯父玄嚣的孙子高辛。这是五帝时代的第三帝,即帝喾。帝喾驾崩后,继位的是儿子挚,但挚的能力太差,就禅让给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,即放勋。放勋就是五帝时代的第四帝,即尧帝。
但是,无论是挚还是尧,他们都不是帝喾的嫡长子,因为不是正妃姜原所生。是因为姜原没有孩子吗?不是,是因为姜原生的孩子太诡异。据说,姜原在野外踩到了一个大脚印,然后怀孕、生了孩子。等这个不明不白的孩子降生了,姜原就把他给扔了。想想也是:你都不知道孩子他爸是谁,还怎么留着他?但是,这个孩子无论扔到哪里,哪里的鸟兽都会护佑他。于是,大家就认为发现了神迹:这孩子肯定与众不同,所以不能再扔了。于是,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弃,也就是弃婴的意思。弃,长大后,成了种田能手,并交给大家耕种的技术。于是,尧帝就任命弃为主管农业的长官。到了五帝时代的第五帝舜帝的时代,弃就被大家尊为后稷,也就是“粮食之神”。同时,“别姓姬氏”,就是说到后稷的这个时候,终于有了姓,即姬姓。不要小瞧“姬”这个姓,这可是黄帝的姓。所以,后稷算是被蓝血五帝一系承认了。而且“别姓姬氏”,后稷也有了自己的部族或族群。
而这个后稷,就是西周的始祖。周的始祖出现了,秦赵的始祖呢?秦赵的始祖早就出现了。五帝第二帝,即颛顼大帝,有一个女儿叫女修。周人的先祖是母亲踩了大脚印怀孕而来。秦赵的祖先更牛,是颛顼的女儿女修,吃了玄鸟下的蛋而怀孕所生。这个孩子叫大业,大业生子为大费。大费在大舜时代驯化家禽家畜有功,被尊称为伯益。同时,舜还赠了他一个姓,即嬴姓。伯益的始祖要追到颛顼,算是黄帝蓝血一脉的外甥;后稷的始祖要追溯到帝喾,算是也被承认为皇帝蓝血一脉的子嗣。所以,周秦也算一家。
所以,秦赵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伯益。后来,秦赵是怎么分开的呢?商汤代夏,嬴姓家族弃夏就商,于是成为商的开国元勋,一直效命于商。到了商纣王时期,嬴姓家族诞生了父子两个能人,父亲叫蜚蠊,是个神行太保戴宗式的人物,长了一双飞毛腿;儿子叫恶来,是个“力角犀兕,勇搏熊虎”的狠角色,出了名的大力士。父子二人靠着一身的本事,带领嬴姓家族效力于商纣王。武王伐纣的时候,就把儿子恶来给杀了。而父亲蜚蠊恰巧不在纣王身边,于是逃过一劫。蜚蠊肯定要替儿子报仇,但也肯定打不过周武王,所以报仇这事也就没啥希望了。蜚蠊死后,被埋葬在霍泰山。三家分晋的时候,霍泰山的山神各种帮助赵无恤。原因就是霍泰山埋着人家老赵家的祖宗。霍泰山,就是今天的霍山,位于山西霍州。蜚蠊不止恶来一个儿子,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,季胜生了儿子叫孟增。到了孟增一代,爷爷辈的仇恨就淡了,于是开始为周王室效力。在周成王时代,孟增被封到了宅皋狼这个地方。《战国策》记载三家分晋,智瑶向赵无恤索要的就是宅皋狼,位于今天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一带。智瑶向韩家索地、韩家给,向魏家索地、魏家也给。但为什么向赵无恤索地,赵无恤非要死磕呢?如果智瑶要的是老赵家的发迹地,那赵无恤也就有理由玩命了。
宅皋狼的孟增,生了一个孙子,叫造父。造父最厉害的本事就是驾车。周穆王周游列国的时候,徐国的徐偃王突然造反了。于是,就命造父驾车去平叛。传说造父驾车载着周穆王,一天之内狂奔千里,帮助周穆王把叛乱给平定了。因为这次立功,造父就被封到了赵城,大体位于今天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。以后,也就有了嬴姓赵氏,赵氏族算是“赐土以为氏”。接下来就是秦国。武王伐纣,顺手杀了恶来。但一定要明白三代的社会基础,即族群形态。恶来是一个人不假,但作为蜚蠊长子的恶来,同时也是嬴姓族群的世子领袖。领袖死了,却不代表这个族群也没了。恶来的父亲蜚蠊,因为外出,所以没赶上武王伐纣。于是,或逃跑了、或死了。所以,一部分嬴姓族人,或跟着蜚蠊或跟着蜚蠊的次子季胜,去了山西。但嬴姓族群的恶来这一支人,并没有因为恶来死了而灭族,也是后继有人的。关键是这一支是真正的长子大宗。但是,恶来一支却始终没能放下仇恨,也没有效力周王室。而没有王室的分封助力,这一支就只能荜露蓝蒌了。没有贵族身份,就是野人,而野人就是被统治对象。但现在好了,山西一支嬴姓血脉终于混出头了,不仅能给天子驾车而且还有了封地。
于是,恶来这一支穷亲戚就来到了赵城,投靠赵氏。两只嬴姓子孙就在赵城发展,后来成为晋国的赵氏家族。到了恶来的五世孙非子的时候,非子带领这一支族人又来到了犬丘,大体推测是今天甘肃天水附近,后来在这里开支散叶。也有说法是,受造父推荐,周王室启用了恶来之后的大骆(非子的父亲),将这一支嬴姓族群封到了汧河、渭河一带。无论哪种说法,交集于非子一代,算是归附了周王室,开始为王室养马。非子因养马有功,被周孝王封到了秦地,同时还把让非子一支继承了嬴姓家族的祭祀权。而这一支就是后来的秦国。但是,赵城的赵嬴、秦地的秦嬴,在这个时候还只是大夫。他们的封地,也只能是采邑。要升级为诸侯,秦嬴要等到平王东迁,赵嬴要等到三家分晋。
至于两支嬴姓子孙的身份,也好确定。因为有恶来的长子身份、有周王室认可的祭祀权,所以秦嬴才是嬴姓族群的大宗,是天下赢姓人的大族长。而嬴姓赵氏,只能是嬴姓族群的小宗。这两支嬴姓子孙,算是继承了先祖血气,都非常能打。平王东迁的时候,岐山一带早被犬戎给打成了蛮夷之地。所以,周王室也没信心能收复故土了,索性就封给了秦嬴。而就是在一片蛮夷之中,老秦人硬是打出了一个诸侯国。到了战国时代,秦嬴的秦战国成为七雄第一强国。同时,赵嬴一支也不差,三家分晋后成为中原强国。战国末期,还能在战场搏杀的,只剩下两支嬴姓子孙建立的国家了。
不仅有关系,并且他们还是同宗同祖,说白了就是一家人。
赵国的由来
蜚廉死后,由于其长子恶来属于叛臣,因此恶来的后人失去了赢姓宗主之位,而在周王室的安排下,蜚廉的次子季胜继承了嬴姓家族族长的位置。之后,季胜生了儿子孟增,孟增因为颇具才学,受到了周成王姬诵(周武王姬发的儿子,周朝的第二代君主)的重用,还赐给他了一大块封地。孟增的儿子衡父长大后,同样继承了赢姓家族族长之位,并且还成为了周穆王时期的重臣之一。而衡父之子造父,则是赵氏的始祖。传说,造父善御,也就是善于驾驶马车,他曾经偶然间得到了八匹骏马,经过训练后,献给了周穆王。而周穆王用这八匹骏马配备成马车后,经过一番驾驶,十分满意,因此,就将造父调任到自己身边,专门为自己驾驶马车。再之后,同样也是传说中的记载,周穆王西行至昆仑山,要会见西王母,结果到了之后就流连忘返。而就在此时却传来战报,说徐国的徐偃王(也是赢姓,为伯益次子若木的后裔)造反,需要周穆王马上赶回镐京主持局面。但问题是,西王母之初,距离镐京几千里,周穆王根本无法马上返回,而就在周穆王着急上火的时候,造父赶来了。据说他驾驶马车,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赶到周穆王身边,之后又在极短的时间里返回镐京,而正因为回去的及时,周穆王得以平定了叛乱。而造父也因为此事立了大功,周穆王便把赵城(今山西洪洞)赐给了他,之后,造父一脉便被称为“赵氏”。究竟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有待考证,但自此,天下所有赵姓的人,均以造父为始祖。
秦国的由来
蜚廉的长子恶来被周武王处死后,其家室被籍没入官, 他的儿子女防,也沦为了周王室的奴隶,并且被流放至偏远地区看管起来。女防之子名为旁皋,旁皋又生太几,太几则生了大骆,而大骆,正是秦国的开国君主秦非子的父亲。根据《史记》记载,周孝王在位时,秦非子一家还居住在犬丘(今陕西咸阳兴平县一带),而他能成为秦国的开国君主,得益于养马养的好。当时,周孝王为了抵御北方戎狄,特意在汧水、渭水之间,选了一块土壤肥沃的草地作为牧场,用来驯养战马,由于周孝王对此极为重视,因此差不多每年都要来这里视察一番。而在这一年,周孝王再次来到牧场,在巡视的过程中,身边人告诉他此地有个叫做非子的人特别会养马,只要经他驯养出来的马,可以说是又肥又俊。周孝王一听,这是个人才啊,马上命人将非子带到他面前,之后,周孝王问起养马之道,非子对答如流,并且还提出了不少见解,包括对马匹的调养、训练、繁殖和疾病防治等,让周孝王听的是频频点首。最终,周孝王十分满意,当即让非子担任养马的官员,专门负责驯养汧水、渭水牧场的战马。而在之后,非子也不负众望,几乎是没日没夜都泡在牧场里,没过几年,牧场里的战马数量翻了一番,并且,每一匹都是雄峻无比,这就更让周孝王满意无比。因此,周孝王便将秦地(今甘肃天水)赏给了非子,并命其重新延续嬴氏的祭祀,而非子则以封地作为姓氏,因此,便被称之为“秦赢”或者“秦非子”。自此,恶来的后人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安身立命之地,而秦非子也成了秦国的始封君。
一、嬴姓赵氏的由来
关于“大禹治水”的故事,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大禹身边有一个首席助手,名字叫做伯益的?因为他治水有功,所以当时的君主舜给他赐了个姓,就是嬴,他也成了第一个拥有“嬴姓”的人。后来,舜老了以后,把位置禅让给了大禹。按照原计划,禹是要把位置禅让给伯益的,不过,禹的儿子启不同意,便凭借自己部落强大的实力取代伯益成为了最高统治者,这就是“禹传子,家天下”的故事。伯益并没有反叛,而是做了启的手下,并把嬴姓发扬光大了,嬴也因此成为了上古八大姓(姬、姚、妫、姒、姜、嬴、姞、妘)之一。
不过,这时候还只是嬴姓,不是赵氏,“赵氏”是直到传到造父这一代才有的。造父,伯益的传人,是周穆王(西周第五任君主,约公元前977年—前922年在位)时期的一个马官,因为立了大功,被封到了赵城(属今山西临汾),所以以地名为氏,称赵氏。
二、造父是不是秦、赵两国共同的先祖呢?
其实并不是,确切地说,造父是赵国君主的先祖,后来建立起了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确实是造父的后人,而秦王的先祖却不是造父,只能说“赵氏”来源是造父。
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《封神演义》里面,纣王手下的两个大夫,一个叫飞廉,一个叫恶来,最后武王伐纣的时候投降了周,却被姜子牙拿来给封神榜凑数成为最后两名。这两个人在历史上也是存在的。历史上的飞廉以驾车快而闻名,恶来是他的儿子,孔武有力,他们都是商纣王所宠信的大臣,后来商朝灭亡,他们都被武王下令给杀了。
飞廉还有一个儿子,名叫季胜,他也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造父的曾祖父;而恶来则有一个儿子,名叫女防,他的四世孙则是秦国的始封君非子。也就是说飞廉是秦、赵两国国君最后一个共同先祖了。
非子因与造父同族,所以也成了“嬴姓赵氏”一员。他跟造父一样,最擅养马、驾车。也正是凭借这个本事,受周孝王(西周第八任君主,公元前892-前886在位)赏识,才有了块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封地。秦人正是在这块封地的基础上,经历数百年的努力,才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。而他们同宗的赵国,却成为了战国七雄里被他们打得最狠的一个,不禁令人唏嘘。
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,一个叫非子的人生活在犬丘(今咸阳)地区,他的最大特长和爱好就是养马,终日与马相伴,他养的马是整个西周最强壮的,渐渐地因为此事而小有名气。
这件事情很快被当时的君王周孝王知道了,于是周孝王决定好好重用他。在古代,马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出行和作战工具,所以周孝王毫不含糊,立马将渭水、汧水一带地区封给了非子,封最好的地、养最好的马,让非子能够好好为国效力,并御赐这一块地区为“秦地”。周孝王封地给非子,用途并不仅仅只是让他养马,还有让他抵御西方的游牧民族——西戎,后面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西周到了周宣王时期,当时的秦地首领是秦仲,西戎也在这个时候蠢蠢欲动,周宣王封秦仲为大夫,主要任务就是征战西戎。秦仲和他儿子秦庄公、孙子秦襄公,一起与西戎浴血奋战数十载,为保护周朝王室安全立下赫赫战功。
公元前771年,西戎攻破了都城镐京,都城被毁只能被迫东迁至洛邑,当时的秦地首领秦襄公一路护送新天子周平王安全到达,周天子念他护送有劳以及祖上先人抗戎之功,于是封秦襄公为伯爵,并把岐地以西的地都封给他,从此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,秦国的历史正式开始。
之后的200年,秦国大肆发展国力,采取了利用黄河发展农业,政治联姻等手段。这200年间,秦国历经几代君王征战西戎,彻底征服了西戎12国,扩张了自己的领域,国力空前强大,为之后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虽然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霸,但是和东方的国家比起来实力相差还是很远,秦桓公、秦景公在位的时候,经常被晋国追着打,差点被打到亡国了。公元前453年,晋国发生了内部斗争,被赵国、魏国、韩国趁机联合攻打瓜分了,历史开始进入了战国时期。
战国初期,秦国最大的威胁晋国没有了,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,从此大肆发展国力、广纳人才、改革制度。其中最关键的事件就是公元前356年,推行了商鞅的变法,建立中央集权制,废井田、重农桑、奖军功、实行统一度量。经过商鞅改革变法,秦国国力飞速发展,军力日渐加强,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。
秦过崛起之后开始了疯狂征战,到公元前230年,再无国家能与秦军对抗,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。征战十年,屠杀其他六国士兵超过了200万,在当时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。公元前221年,最后幸存的齐国投降,标志着战国时代结束,秦帝国一统华夏了。从建立国家到一统华夏, 秦国军队经历了500多年的奋战。
秦帝国的建立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,为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从一个养马的部落发展成大秦帝国,这是秦人祖祖辈辈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,多次逆境中求生存,不断改革与创新最终才得以实现,只可惜大秦帝国从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7年的灭亡,只存在了仅仅14年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xtdj.net/piaget/09248499.html